陪伴师养成小贴士-陪伴需求
在陪伴过程中,陪伴师可能会遇到家长需求和孩子需求不一致的情况,那这时候陪伴师应该如何处理呢?
对陪伴师而言,家长是客户,孩子是用户,客户的需求可能是直观的,要解决问题,比如完成作业;而用户的需求更多的是来自心理层面,希望被理解、被接纳、被共情、被关注。从表面上看,两者的需求并不一致,实则不然,我们举例说明。
比如一个小朋友,写作业拖沓,明明半小时就可以写完的作业,却需要写两小时。妈妈的需求是孩子尽快写完作业,孩子呢?关于写作业,他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呢?我也想快点写完作业,但是一拿起笔来我就不舒服,不想写。老师和家长会说什么呢?学习的重要性,你要努力学习,“一寸光阴一寸金”,“少年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……
我们试问一个问题,孩子玩游戏的时候需要努力吗?为什么?最简单直观的答案是,两者体验不同。孩子玩游戏的时候,心意相通,如臂使指,所以不需要努力。写作业的时候呢?内心不想写,但迫于老师和父母的压力,不得不写。整个过程充满了纠结和内耗,孩子的心理能量在与老师、父母的对抗中大量消耗,而且流动不通畅,外在的表现便是拖延。
陪伴师要做的是什么?通过接纳、理解,让孩子的情绪平稳,通过积极关注和共情让孩子的心理能量重新流动起来,问题自然迎刃而解。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喜恶程度,往往和他的成绩成正比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图源网络侵删
发表回复